早秋山居

溫庭筠〔唐代〕〔〕

山近覺寒早,草堂霜氣晴。
樹凋窗有日,池滿水無聲。
果落見猿過,葉干聞鹿行。
素琴機慮靜,空伴夜泉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近靠山邊覺得寒氣來得特別早,晴空下的草堂籠罩著一片霜氣。
樹葉凋零了,窗邊還有陽光照著;池塘滿了,水依然沒有聲音。
樹上的果實成熟落下,葉子也干枯了,因此看見猿猴在林中走過,也聽得見鹿行的聲音。
彈著素琴心情恬淡平靜,到夜里只有潺潺清泉聲相伴。

注釋
堂:茅草蓋的堂屋。舊時文人常以“草堂”名其所居,以標風操之高雅。
樹凋:樹葉凋落。
葉干:葉子干枯。
素琴:不加裝飾的琴。機慮:猶思慮。靜:一作“息”。

賞析
賞析

  此詩是借對山居氣候景物的描寫,反映詩人恬澹自適的心境,而以早秋為一篇著色重點。

  秋天剛到,山家便覺爽氣襲人。報晴的霜訊,也從每天凌晨得知,這就是“城市尚余三伏熱,秋光先到野人家”的山居氣候特征。首聯(lián)以早寒和霜晴寫山居早秋的生活感覺,有空中作畫之妙。頷聯(lián)拈出“樹凋窗有日,池滿水無聲”人們常見的景物,寫成妙手偶得的佳句,可見詩人靜觀事物,善于攝取的藝術本領。即歌德所說:“詩人的本領,在于他有足夠的智慧,能從慣見的事物中看出引人入勝的側面。”(《歌德對話錄》)前半兩聯(lián)是對山居早秋特有的氣候和景物作了客觀描寫,為下面兩聯(lián)的主觀反應作鋪襯。交代了氣候和景物的變遷,頸聯(lián)便就眼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此詩是借對山居氣候景物的描寫,反映詩人恬澹自適的心境,而以早秋為一篇著色重點。

  秋天剛到,山家便覺爽氣襲人。報晴的霜訊,也從每天凌晨得知,這就是“城市尚余三伏熱,秋光先到野人家”的山居氣候特征。首聯(lián)以早寒和霜晴寫山居早秋的生活感覺,有空中作畫之妙。頷聯(lián)拈出“樹凋窗有日,池滿水無聲”人們常見的景物,寫成妙手偶得的佳句,可見詩人靜觀事物,善于攝取的藝術本領。即歌德所說:“詩人的本領,在于他有足夠的智慧,能從慣見的事物中看出引人入勝的側面。”(《歌德對話錄》)前半兩聯(lián)是對山居早秋特有的氣候和景物作了客觀描寫,為下面兩聯(lián)的主觀反應作鋪襯。交代了氣候和景物的變遷,頸聯(lián)便就眼前戶外聞見的動物行動作出主觀的判斷。“果落”、“ 葉干”都是秋天山中的實景,而從果落可推見到猿過,葉干聞知鹿行,可見這兒山深人少,猿鹿才會從容大膽地晝夜出來覓食,山居環(huán)境的寥落寂靜,便可了然。用的正是前人“鳥鳴山更幽”的以動襯靜的寫作手法。由此引發(fā)居靜自樂的閑適心情。尾聯(lián)抒寫在如此幽靜絕塵的山林里,詩人手弄素琴,隨著琴曲的旋律,滿懷的私心雜念完全平靜下來,這時透明的心境,伴隨戶外夜泉的清音,進入一種純凈空明的理想境界,深深領略到早秋山居清心曠懷的恬泊情趣。主觀情志和客觀自然融為一體,不但凈化了詩人的心靈,同時也使讀者接受一次山水自然的陶冶。▲

,

參考資料:完善

1、 周嘯天 等.唐詩鑒賞辭典補編.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0:624-625
創(chuàng)作背景
根據詩題,此詩所寫季節(jié)是秋天,地點似在長安鄠郊(今陜西戶縣),具體作年不詳,約在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年)至開成五年(840年)之間。
溫庭筠

溫庭筠(812?─870?)唐末詩人和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溫彥博裔孫。富有天才,然恃才不羈,生活放浪,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因薄其有才無行得罪宰相令狐绹,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乏抑,終生不得志。大中十三年(859),出為隋縣尉。徐商鎮(zhèn)襄陽,召為巡官,常與殷成式、韋蟾等唱和。后來,歸江東,任方城尉。咸通七年(866),徐商知政事,用為國子助教,主持秋試,憫擢寒......[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