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一日,夜且半,夢從大駕親征,盡復漢、唐故地。見城邑人物繁麗,云:西涼府也。喜甚,馬上作長句,未終篇而覺,乃足成之。
天寶胡兵陷兩京,北庭安西無漢營。
五百年間置不問,圣主下詔初親征。
熊羆百萬從鑾駕,故地不勞傳檄下。
筑城絕塞進新圖,排仗行宮宣大赦。
岡巒極目漢山川,文書初用淳熙年。
駕前六軍錯錦銹,秋風鼓角聲滿天。
苜蓿峰前盡亭障,平安火在交河上。
涼州女兒滿高樓,梳頭已學京都樣。
譯文
天寶年間安祿山攻陷了洛陽長安,北庭安西都被敵人侵占。
五百年來土地喪失無人過問,今日里圣明的皇上親自征戰。
百萬猛士跟隨皇帝的車駕前進,用不著傳下檄文故土紛紛歸順。
遙遠的邊塞筑起城墻劃入版圖,行宮里排列儀仗宣讀大赦的詔文。
極目遠望都是宋朝的河山,發布文書開始用淳熙紀年。
慶功大典的將士穿著彩色的戰袍,秋風里軍樂奏起鼓角震天。
苜蓿峰前都是哨亭堡壘,交河上的烽火報告著平安。
高樓上滿是涼州的少女,連梳頭的樣式也學著京都的打扮。
注釋
五月十一日:指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五
陸游詩中慣用夢境來表達難以實現的救國理想。顯然,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詩歌技法問題。夢境中君主可以親征,現實中的當朝者卻一味茍安,不思進取,無意恢復淪喪的大片國土。夢境中國家一統、社會和平,現實中卻是廣大淪陷區人民含淚忍死,憤恨不已。也許是現實太殘酷,詩人只有以曲折隱幽之筆,借夢境來滿足內心的那份渴望,正所謂“奇想結夢寐,快意瀉肺腑” (清賈臻《讀放翁詩》)。詩人隨時隨地想著報效國家,時刻都有一洗家國恥辱的雄心壯志。他看到一線希望,就會勃發出滿腔熱情;從他的作品中,讀者可以深切體會到那份激情。詩人抓住典型場景進行刻畫,大處落墨,小處著筆,在壯闊之美的同時又給人以細膩清新之感。這首詩是陸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陸游詩中慣用夢境來表達難以實現的救國理想。顯然,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詩歌技法問題。夢境中君主可以親征,現實中的當朝者卻一味茍安,不思進取,無意恢復淪喪的大片國土。夢境中國家一統、社會和平,現實中卻是廣大淪陷區人民含淚忍死,憤恨不已。也許是現實太殘酷,詩人只有以曲折隱幽之筆,借夢境來滿足內心的那份渴望,正所謂“奇想結夢寐,快意瀉肺腑” (清賈臻《讀放翁詩》)。詩人隨時隨地想著報效國家,時刻都有一洗家國恥辱的雄心壯志。他看到一線希望,就會勃發出滿腔熱情;從他的作品中,讀者可以深切體會到那份激情。詩人抓住典型場景進行刻畫,大處落墨,小處著筆,在壯闊之美的同時又給人以細膩清新之感。這首詩是陸游諸多寫夢境的詩中寫得最為真切具體的一首。詩的結尾用細微的筆觸描寫生活中細節的變化,以此來反映政治態勢的改變,堪稱絕妙之筆,頗得后世稱賞,同時也體現出作者體驗、觀察生活之細致。全詩音韻有高華跌宕之致,有圓轉流暢之美,與詩人深沉的思想情感、自由的想像融為一體。這首詩藝術形式精致,內容感人至深,其藝術特點可以概括為“豪蕩豐腴” (元方回《讀張功父南湖集》)。
總的來看,這首記夢詩,通過“夢隨大駕親征”的一系列場景的描寫,來抒發自己立功邊塞“盡復漢唐故地”的愛國情懷,表現了詩人的滿腔熱望;另一方畫,作者把這一現實理想的實現置于夢中,這也暗示了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理想的苦衷,其間含有諷諫之意。全詩在概括抒情的氣氛之中,鋪排揮灑,線索清晰,通貫著一種豪邁樂觀的氣勢。此外,作為一首七言古詩,全詩十六句,四句一組,每組一轉韻,并且平仄相間,使全詩顯得抑揚頓挫,生動感人。▲
,參考資料:完善
1、 張敏杰.《中國古典詩詞精品賞讀·陸游》:五洲傳播出版社,2006年:第50—51頁 2、 陸堅編.《陸游詩詞賞析集》:巴蜀書社,1990年:第139頁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