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自岳陽至者,以滕侯之書、洞庭之圖來告曰:“愿有所記?!庇璋l(fā)書按圖,自岳陽門西距金雞之右,其外隱然隆高以長者,曰偃虹堤。問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為也?!眴柶渌宰髦Γ唬骸岸赐ヌ煜轮岭U,而岳陽,荊、潭、黔、蜀四會之沖也。昔舟之往來湖中者,至無所寓,則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遠且勞,而又常有風(fēng)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無患?!眴柶浯笮≈?,用人之力,曰:“長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而殺其上得厚三分之二,用民力萬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時以成。”問其始作之謀,曰:“州以事上轉(zhuǎn)運使,轉(zhuǎn)運使擇其吏之能者行視可否,凡三反復(fù),而又上于朝廷,決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議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書矣?!?/p>
蓋慮于民也深,則其謀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險不測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荊、潭、黔、蜀,凡往來湖中,無遠邇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陽四會之沖,舟之來而止者,日凡有幾!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則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數(shù)計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壞。蓋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繼者常至于殆廢。自古賢智之士,為其民捍患興利,其遺跡往往而在。使其繼者皆如始作之心,則民到于今受其賜,天下豈有遺利乎?此滕侯之所以慮,而欲有紀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聞當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時,嘗顯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無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慮熟謀審,力不勞而功倍,作事可以為后法,一宜書。不茍一時之譽,思為利于無窮,而告來者不以廢,二宜書。岳之民人與湖中之往來者,皆欲為滕侯紀,三宜書。以三宜書不可以不書,乃為之書。
慶歷六年某月某日記。
譯文
有位從岳州到滁州來的人,帶著滕侯的書信、洞庭湖的全圖對我說道:“希望能為滕侯所建的新堤寫一篇記文?!蔽掖蜷_書信和地圖,見從岳陽門到金雞堤的右方,有一道隆起的標記,又高又長,名叫偃虹堤。我問來人此堤是何人所修,客人回答說:“是我岳州郡守滕大人修建的?!蔽矣謫栃藿ㄟ@道堤壩能帶來何種利益,客人回答說:“洞庭湖乃是天下最險要的去處之一,而岳州又當湖北、湖南、夔州、成都四路的要沖。以往在湖中來往的船舶,進到湖中卻無處停泊,故而都只能停靠在南岸津渡,那些需要到岳州辦事的人,到州衙十分遙遠,往來也很辛苦,又經(jīng)常遇到狂風(fēng)巨浪的襲擊,有顛覆沉沒的危險。如今到岳州的船只都可以??吭谫群绲?
第一段,通過作者同送信人的問答,介紹偃虹堤的概況。作者觀看圖景,四次發(fā)問,送信人一一作了回答。從回答中可以看出修堤的目的是為人民興利除患:“洞庭,天下之至險;而岳陽,荊、潭、黔、蜀四會之沖也。昔舟之往來湖中者,至無所寓,則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遠且勞,而又常有風(fēng)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無患?!毙藿ù说蹋菫榱私鉀Q到岳州辦事人路遠辛勞、風(fēng)波覆舟的危險。這就突出了滕子京關(guān)懷同情民生疾苦的思想品德。按照儒家的仁政,為官者“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滕子京可謂處江湖之遠而憂其民了。受誣陷被貶官,而能勤勞政事,為民興利,這的確是難能可貴的。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第一段,通過作者同送信人的問答,介紹偃虹堤的概況。作者觀看圖景,四次發(fā)問,送信人一一作了回答。從回答中可以看出修堤的目的是為人民興利除患:“洞庭,天下之至險;而岳陽,荊、潭、黔、蜀四會之沖也。昔舟之往來湖中者,至無所寓,則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遠且勞,而又常有風(fēng)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無患?!毙藿ù说?,是為了解決到岳州辦事人路遠辛勞、風(fēng)波覆舟的危險。這就突出了滕子京關(guān)懷同情民生疾苦的思想品德。按照儒家的仁政,為官者“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滕子京可謂處江湖之遠而憂其民了。受誣陷被貶官,而能勤勞政事,為民興利,這的確是難能可貴的。作者問到修堤的籌劃經(jīng)過,送信人答道:“州以事上轉(zhuǎn)運使,轉(zhuǎn)運使擇其吏之能者行視可否,凡三反復(fù),而又上于朝廷,決之三司,然后日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議?!毙薜讨掠上轮辽辖?jīng)過多次反復(fù),都未能改變滕子京原來的設(shè)計。這說明開始時考慮、設(shè)計細致周密,突出了膝子京的精明能干。四次問答,介紹了偃虹堤的概況,贊揚了膝侯的高尚品德和優(yōu)異才能。寫法精巧,言約意豐。
第二段,高度評價膝子京修偃虹堤的功績。修堤的目的是為民興利除患,所以這段圍繞一個“利”字,進行層層論述:“蓋慮于民也深,則謀其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為功多。”承上啟下,點出“功”字。滕之功,便是民之利。修堤于民有何利?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險不測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荊、潭、黔、蜀,凡往來溯中,無遠邇之人皆蒙其利焉?!扒G、潭、黔、蜀四州之民來往洞庭湖,可避免“至險不測之虞”,都得到利益。說明受利地域之廣,人數(shù)之眾?!笆沟掏潦揖貌恍啵瑒t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數(shù)計哉!”說明受利時間之長久。那么,偃虹堤究竟能保持多長時間,這是作者不能不考慮的。于是作者接寫道:“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壞。蓋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繼者常至于殆廢。”從大處著眼宕開一筆,論述事物成與壞、存與廢的一般規(guī)律。古代仁人志士,為民興利除患,“遺跡往往而在”,可見工程蕩然無存。作者希望“其繼者皆如始作之心,則民到于今受其賜?!弊詈髮⒐P收回,“此朦侯之所以慮而欲有紀于后也?!彪钋笪易饔?,為的使后來人能長久保住偃虹堤,使人民永遠不失掉舟船之利,而不是為自己留名后世。既關(guān)心人民眼前的利益,又關(guān)心人民的長遠利益,滕侯的功績實在是值得稱道。
第三段,點明作記緣由。偃虹堤為膝子京興修,為堤作記當然要寫到修堤之人。這段一開始寫道:“滕侯志大材高,名聞當世。”滕子京的大志和材干,《宋吏》本傳中沒有明顯記載,但從他的朋友的詩文中可以約略看出。他去世后,蘇舜欽《滕子京哀辭》云:“論兵虛玉帳,問俗失朱輅”?!爸伊x平生搴,聲名夷翟聞。言皆出諸老,勇復(fù)冠全軍。”可見,他是一個運籌帷幄、忠義兼?zhèn)?、智勇雙全的人物。像這樣一個人應(yīng)當是功業(yè)顯赫的。然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彪泳┦窃谖飨脑獏桥褋y,陜西危急時任涇州知州的,不久又知慶州,兩處都是當時與西夏斗爭的要地,但功業(yè)未建,就被人誣陷“動用公使錢”而貶岳州。作為放臣逐客,郁郁不得志時,猶能為民除患興利,僅憑這一點也應(yīng)該大書特書的。接著,作者又從三個方面寫出自己作記緣由:“夫熟慮謀深,力不勞而功倍,作事可以為后法,一宜書。不茍一時之譽,思為利于無窮,而告來者不以廢,二宜書。岳之民與湖中之往來者皆欲為滕侯記,三宜書。以三宜書不可不書,乃為之書。”這“三宜書”,再一次評價、贊揚了滕子京修建偃虹堤的功績和人民對他的愛戴。因而為偃虹堤作記,實乃義不容辭。
作記,是為歌頌膝子京的政績,也是抒發(fā)作者的政治理想。作者為諫官時,為治理黃河水患曾三次上書。在滁州、揚州、穎州等處作地方官時,也曾為人民辦了不少興利除害的好事。也正因為這樣,他才能如此熱情地歌頌滕子京,寫出這篇思想進步、意義深刻的優(yōu)秀記文?!?/p>,
參考資料:完善
1、 李之亮注譯.唐宋名家文集 歐陽修集: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01:第120-123頁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shù)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shù)谷......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fēng)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fēng)、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