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感興

王禹偁〔宋代〕〔〕

雨恨云愁,江南依舊稱佳麗。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
天際征鴻,遙認行如綴。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欄意。(欄 通:闌)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雨綿綿,恨意難消,云層層,愁緒堆積,江南景色,依舊被稱為上好美麗。水邊村落,湖畔漁市,裊裊升起一縷孤零零的炊煙,那么淡,那么細。
一行長途跋涉的鴻雁,在那水天相連的遙遠的天際,遠遠望去,款款飛行,好似列隊首尾連綴。回想平生事業,此時此刻,凝視征鴻,誰理會我憑欄遠眺的含意!

注釋
孤煙:炊煙。
行如綴:排成行的大雁,一只接一只,如同綴在一起。
凝睇:凝視。睇:斜視的樣子。
會:理解。

賞析
賞析

  此詞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唯一的傳世之作。這首詞是王禹偁任長州知州時的作品。

  起首一句“雨恨云愁”,借景抒情,借情寫景。云、雨并無喜怒哀樂,但詞人覺得,那江南的雨,綿綿不盡,分明是恨意難消;那灰色的云塊,層層堆積,分明是郁積著愁悶。即使是這彌漫著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舊是美麗的。南齊詩人謝朓《入朝曲》寫道:“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王禹偁用“依舊”二字,表明自己是僅承舊說,透露出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 

  上片煞拍寫的是: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漁市點綴湖邊水畔;一縷淡淡的炊煙,從村落上空裊裊升起;水天相連的遠處,一行大雁,首尾相連,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此詞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唯一的傳世之作。這首詞是王禹偁任長州知州時的作品。

  起首一句“雨恨云愁”,借景抒情,借情寫景。云、雨并無喜怒哀樂,但詞人覺得,那江南的雨,綿綿不盡,分明是恨意難消;那灰色的云塊,層層堆積,分明是郁積著愁悶。即使是這彌漫著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舊是美麗的。南齊詩人謝朓《入朝曲》寫道:“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王禹偁用“依舊”二字,表明自己是僅承舊說,透露出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 

  上片煞拍寫的是: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漁市點綴湖邊水畔;一縷淡淡的炊煙,從村落上空裊裊升起;水天相連的遠處,一行大雁,首尾相連,款款而飛。但如此佳麗的景色,卻未能使詞人歡快愉悅,因為“天際征鴻,遙認行如綴”。古人心目中,由飛鴻引起的感想有許多。如“舉手指飛鴻,此情難具論”(李白《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這里,詞人遙見沖天遠去的大雁,觸發的是“平生事”的聯想,想到了男兒一生的事業。王禹偁中進士后,只當了長洲知縣。這小小的芝麻官,無法實現他胸中的大志,于是他恨無知音,愁無雙翼,不能像“征鴻”一樣展翅高飛。最后,王詞將“平生事”凝聚對“天際征鴻”的睇視之中,顯得含蓄深沉,言而不盡。

  這首詞藝術風格上一改宋初小令雍容典雅、柔靡無力的格局,顯示出別具一格的面目。詞中交替運用比擬手法和襯托手法,層層深入,含吐不露,語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飾,讀來令人心曠神怡。從思想內容看,此詞對于改變北宋初年詞壇上流行的“秉筆多艷冶”的風氣起了重要作用,為詞境的開拓作了一定的貢獻。▲

,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52shiwen.com完善

,賞析二

  王禹偁是繼柳開之后起來反對宋初華靡文風的文學家,有《小畜集》傳世,留下來的詞僅此一首。這首詞以清麗的筆觸,描繪了江南的雨景,含蓄地表過了用世的抱負和不被人理解的孤獨愁悶。

  借景抒情、緣情寫景是詩詞慣用的手法。景是外部的客觀存在,并不具備人的感情。但在詞人眼里,客觀景物往往染上強烈的感情色彩。此即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所謂“以我觀物”,使“物皆著我之色彩”。此詞劈頭一句“雨恨云愁”即是主觀感覺的強烈外射。云、雨哪有什么喜怒哀樂,但詞人覺得,那江南的雨,綿綿不盡,分時是恨意難消;那灰色的云塊,層層堆積,分明是郁積著愁悶。即使是這彌漫著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舊是

展開閱讀全文 ∨
創作背景
王禹偁是繼柳開之后起來反對宋初華靡文風的文學家,有《小畜集》傳世,留下來的詞僅此一首。這首詞以清麗的筆觸,描繪了江南的雨景,含蓄地表過了用世的抱負和不被人理解的孤獨愁悶。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巨野(今屬山東)人。晚貶知黃州,世稱王黃州。太宗太平興國八年(983)登進士第,授成武主簿,遷大理評事,移知長洲。端拱初,擢右拾遺,直史館。后拜左司諫、知制誥。淳化二年(991),貶商州團練副使。至道元年(995),任翰林學士,坐訕謗,以工部郎中出知滁州,改知揚州。真宗即位,復知制誥,上書提出「謹邊防」,「減冗兵,并冗吏」等事。與修《太祖實錄》,以直書史事,再貶出......[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