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中晚泊犢頭

蘇舜欽〔宋代〕〔〕

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fēng)雨看潮生。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春天的陰云籠罩著草色青青的原野,偶爾有一樹野花冒出頭來,在眼前豁然一亮。
晚間將小舟獨泊在古廟下邊,只見滿河風(fēng)雨,潮水漸漸上漲。

注釋
淮:淮河。犢頭:淮河邊的一個地名。犢頭鎮(zhèn),在今江蘇淮陰縣境內(nèi)。
春陰:春天的陰云。垂野,春天的陰云籠罩原野。
幽花:幽靜偏暗之處的花。
古祠:古舊的祠堂。
滿川:滿河。

賞析
賞析

  這首小詩題為“晚泊犢頭”,首二句在春天沉沉的暗綠的背景上,突出描繪了耀眼而幽獨的花樹,富有象征意義,后二句在泊舟古祠,在滿川風(fēng)雨中獨看漲潮的即景描寫中,寄寓了詩人對官場風(fēng)雨不定、陰晴難測的狀況,鎮(zhèn)定自若、處之夷然的心態(tài),而在平和心境的暗示中,又顯露了內(nèi)心深處的憤激不平。全詩色彩明暗、景物動靜對照強烈,抒情氣氛極其濃郁,感情借景物言之,尤覺含蘊悠遠。

  詩人敘述中所見的景象說:春云布滿天空,灰蒙蒙地籠罩著淮河兩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與空中陰云上下相映。這樣陰暗的天氣、單調(diào)的景色,是會叫遠行的旅人感到乏味。幸而,岸邊不時有一樹野花閃現(xiàn)出來,紅的,黃的,白的,在眼前豁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首小詩題為“晚泊犢頭”,首二句在春天沉沉的暗綠的背景上,突出描繪了耀眼而幽獨的花樹,富有象征意義,后二句在泊舟古祠,在滿川風(fēng)雨中獨看漲潮的即景描寫中,寄寓了詩人對官場風(fēng)雨不定、陰晴難測的狀況,鎮(zhèn)定自若、處之夷然的心態(tài),而在平和心境的暗示中,又顯露了內(nèi)心深處的憤激不平。全詩色彩明暗、景物動靜對照強烈,抒情氣氛極其濃郁,感情借景物言之,尤覺含蘊悠遠。

  詩人敘述中所見的景象說:春云布滿天空,灰蒙蒙地籠罩著淮河兩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與空中陰云上下相映。這樣陰暗的天氣、單調(diào)的景色,是會叫遠行的旅人感到乏味。幸而,岸邊不時有一樹野花閃現(xiàn)出來,紅的,黃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鮮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陰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說是船行所見,何以見得呢?這就是“時有幽花一樹明”那個“時”字的作用了。時有,就是時時有,不時地有。野花不是飛鳥,不是走獸,怎么能夠一會兒一樹,一會兒又一樹,不時地來到眼前供人欣賞呢?這不就是所謂“移步換形”的現(xiàn)象,表明詩人在乘船看花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fēng)雨看潮生?!边@兩句則是說天陰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風(fēng),眼看就會下雨,要趕到前方的碼頭是不可能的了,詩人決定將船靠岸,在一座古廟下拋錨過夜。果然不出所料,這一夜風(fēng)大雨也大,呼呼的風(fēng)挾著瀟瀟的雨,飄灑在河面上,有聲有勢;河里的水眼見在船底迅猛上上漲,上游的春潮正龍吟虎嘯,奔涌而來。詩人呢?詩人早已系舟登岸,穩(wěn)坐在古廟之中了。這樣安安閑閑,靜觀外面風(fēng)雨春潮的水上夜景,豈不是很快意的嗎?

  欣賞這首絕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間動靜關(guān)系的變化。日間船行水上,人在動態(tài)之中,岸邊的野草幽花是靜止的;夜里船泊牧犢頭,人是靜止的了,風(fēng)雨潮水卻是動蕩不息的。這種動中觀靜,靜中觀動的藝術(shù)構(gòu)思,使詩人與外界景物始終保持相當(dāng)?shù)木嚯x,從而顯示了一種悠閑、從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風(fēng)度?!?/p>,

參考資料:完善

1、 張鳴.宋詩選: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4:110-111 2、 劉永生.宋詩選: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52-53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1044年(宋仁宗慶歷四年)秋冬之際,詩人被政敵所構(gòu)陷,削職為民,逐出京都。他由水路南行,于次年四月抵達蘇州。這首詩是其旅途中泊舟淮上的犢頭鎮(zhèn)時所作。
蘇舜欽

蘇舜欽(1008─1048)北宋詩人。字子美。開封人。祖籍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22歲時因父親「門蔭」得補太廟齋郎。景祐元年(1034)進士。歷任蒙城、長垣縣令。政治上傾向于以范仲淹為首的改革派。由范仲淹推薦,為集賢殿校理,監(jiān)進奏院。岳父是「慶歷新政」主要人物之一、宰相杜衍。御史中丞王拱辰為了打擊范、杜,抵制政治改革,借口蘇舜欽用公款召妓樂宴飲而進行彈劾。蘇舜欽以「監(jiān)主自盜」的罪名被削籍為民,退......[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shù)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shù)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fēng)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fēng)、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