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已經遠遠地離開了巫峽,一再瞻望著走下章華臺。
過盡了巴國的山山水水,荊門在濛濛煙霧中敞開。
城邑分布在蒼茫田野外,樹林蒼翠茂密,一望無際。
今天我這狂傲的行客,誰知竟會走進這楚天中來。
注釋
荊門:山名?!端洝そⅰ肪砣恼f:“江水又東歷荊門、虎牙之間。荊門在南,上合下開,山南;有門像虎牙在北;此二山,楚之西塞也?!薄肚褰y志》說:“湖北荊州府:荊門山在宜都縣西北五十里,與虎牙山相對。”
遙遙:形容距離遠?!蹲髠鳌ふ压迥辍罚骸傍z鵒之巢,遠哉遙遙。”巫峽:長江三峽之一。一稱大峽。西起四川省巫山縣大溪
這首《度荊門望楚》洋溢著年輕的詩人對楚地風光的新鮮感受。
荊門,由于地勢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著名的吳蜀彝陵之戰就曾發生在這里,自古有“荊楚西門”、“荊門十二碚”之稱,也是詩人出川,乘流而下的必經之地。這一帶,水勢湍急,山勢險峻,郭景純《江賦》說:“虎牙桀豎以屹卒,荊門闕竦而盤薄。圓淵九回以懸騰,湓流雷呴而電激?!庇纱丝梢娗G門山景觀之勝。
首聯兩句,是作者對自己行程的交代。詩首句“遙遙去巫峽”,“遙”遠也,“遙遙”,遠之又遠。從梓州出發,已經遠遠地離開了巫峽,巫峽居三峽之中,西起四川巫山縣大寧河口,東抵湖北巴東縣渡口,全長九十里。過官渡口,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這首《度荊門望楚》洋溢著年輕的詩人對楚地風光的新鮮感受。
荊門,由于地勢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著名的吳蜀彝陵之戰就曾發生在這里,自古有“荊楚西門”、“荊門十二碚”之稱,也是詩人出川,乘流而下的必經之地。這一帶,水勢湍急,山勢險峻,郭景純《江賦》說:“虎牙桀豎以屹卒,荊門闕竦而盤薄。圓淵九回以懸騰,湓流雷呴而電激?!庇纱丝梢娗G門山景觀之勝。
首聯兩句,是作者對自己行程的交代。詩首句“遙遙去巫峽”,“遙”遠也,“遙遙”,遠之又遠。從梓州出發,已經遠遠地離開了巫峽,巫峽居三峽之中,西起四川巫山縣大寧河口,東抵湖北巴東縣渡口,全長九十里。過官渡口,至秭國,即“楚子熊繹之始國,而屈原之多里也。”因此陳子昂詩中說:“望望下章臺”,“望”,遠看,“望望”,一再瞻看。詩人以兩組疊字生動地表現他此時心情,巫峽已相去遙遙,家鄉更遠隔重山。初離故鄉,乍入楚境,急切地要飽覽楚國風光,因此望之又望?!跋隆?,寫出了長江水勢,從李白詩句“千里江陵一日還”就不難理解“下”字的意義和力量?!罢屡_”,《左傳·昭公七年》:“楚子城章華之臺?!背氯A臺在今湖北監利縣西北離湖上,也是陳子昂必經之地。“章華臺”表明已入楚境。
頷聯分承一、二兩句。“巴國山川盡”,度過荊門,生活了二十年的故鄉巴蜀的奇山秀水此告別。這句不僅是對地理分界的一種說明,更是概寫此行所歷的巴蜀山川,包括雄奇險峻三峽在內,“盡”字中同樣透露出與巴蜀山川告別的依依之情。“荊門煙霧開”,船未到荊門,遠望兩山對峙,但見煙霧繚繞,看不清前路;船過荊門,則煙消霧散,眼前豁然開朗,展現一片廣闊的新天地?!伴_”字正傳神地表達出“度荊門”后心胸豁然的那份舒展感和興奮感。而這種豁然開朗的舒展感又和此前舟行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崖疊嶂,隱天蔽日”的險峻逼仄感正形成鮮明對照,“開”字的精切不移于此可見。
頸聯兩句,詩人更具體地狀寫楚境勝地。“城分蒼野外,樹斷白云隈”兩句,對“煙霧開”三字,作具體形象的描繪。城邑分畛域于蒼野,可見人煙稠密,城邑不孤;樹木斷蒼郁于白云,足見遠樹連天,碧野無際。詩人極目縱覽,楚天遼闊,氣象開闊舒展。
尾聯是對“度荊門望楚”全部感受的集中表現:“今日狂歌客,誰知入楚來?!惫庞谐窠虞?,歌而過孔子;今有狂歌入楚之客,歌而過荊門。但“今日狂歌客”卻顯非昔日對現實不滿的楚狂,而是對前途充滿了美好憧憬的“狂歌”之“客”?!翱瘛弊质菍Τ醮坞x鄉“入楚”,走向人生廣闊新天地的詩人欣喜欲“狂”的感情的集中揭示。詩寫到這里,感情發展到高潮,詩也在“誰知入楚來”的逸興飛揚、顧盼自得中結束。一結可謂淋漓盡致,神情飛越,頗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味道。用楚狂接輿歌鳳典,單取其字面,且將“狂”“歌”“楚”三字巧妙地分置兩句,表達與原典完全不同的感情。
此詩筆法細膩,結構完整,由于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又有含而不露的特點。由此讀者可以比較全面地窺見詩人豐富的個性與多方面的藝術才能?!?/p>,
參考資料:完善
1、 周嘯天 等.唐詩鑒賞辭典補編.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0:66-67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