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松賦

李紳〔唐代〕〔〕

  松之生也,于巖之側。流俗不顧,匠人未識。無地勢以炫容,有天機而作色。徒觀其貞枝肅矗,直干芊眠,倚層巒則捎云蔽景,據幽澗則蓄霧藏煙。穹石盤薄而埋根,凡經幾載;古藤聯緣而抱節,莫記何年。

  于是白露零,涼風至;林野慘栗,山原愁悴。彼眾盡于玄黃,斯獨茂于蒼翠,然后知落落高勁,亭亭孤絕。其為質也,不易葉而改柯;其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葉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節。

  若乃確乎不拔,物莫與隆,陰陽不能變其性,雨露所以資其豐。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蓋;流形入夢,十八載而為公。不學春開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亂曰:負棟梁兮時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諒可用而不用,固斯焉而取斯。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松樹生長在巖石的側面,世俗之人看不到它,木匠無緣結識它。它沒有寬闊的地勢來夸耀自己的外形,只有大自然賦予的本色。它枝干偉岸挺拔肅穆茂盛,或高踞于層巖之上,直插云霄;或藏身于幽澗之中,蓄霧藏云。堅固的穹石埋下它的根系,歷經數載;古老的藤蔓纏絡它的軀體,不知哪年。

  等到白露飄落,涼風吹來,樹林田野凄慘顫栗,高山平原愁容憔悴。其他樹木都黃葉凋零,只有它蒼翠繁茂。然后人們知道它高峻挺拔,特立獨行。它不改變自己的外形,也不改變自己的內心,甘愿經受霜雪的洗禮。它和隱士的志趣相合,與君子的氣節相投。

  它堅定不拔,超乎萬物。日月不能改變其本性,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這是一篇寒松的禮贊,作者在賦中熱情贊美了松樹美好的本質。題目不叫松而叫“寒松”,說明它所處地勢的冷僻。由此可以聯想到左思的《詠史·郁郁澗底松》和王勃的《澗底寒松賦》,都是以寒松寄懷的詠物杰作。由寒松聯想到寒士,從寒松的“負棟梁”而不為時所知為世所用,隱喻寒士的雖懷瑾握瑜而沉淪下僚的遭遇,從而抒發深沉的感慨。這是作者創作此賦的基本思路。

  全賦可以分為四段。

  第一段寫松樹默默地生長在偏僻的山崖旁邊,世俗之人不屑一顧,匠人未予賞識。它所處的地勢是那樣偏僻卑下,無法炫耀自己的姿容,但天性造成它的蒼翠之色。它的主干筆直高聳,倚著層疊的山巒直指藍天,拂掠云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是一篇寒松的禮贊,作者在賦中熱情贊美了松樹美好的本質。題目不叫松而叫“寒松”,說明它所處地勢的冷僻。由此可以聯想到左思的《詠史·郁郁澗底松》和王勃的《澗底寒松賦》,都是以寒松寄懷的詠物杰作。由寒松聯想到寒士,從寒松的“負棟梁”而不為時所知為世所用,隱喻寒士的雖懷瑾握瑜而沉淪下僚的遭遇,從而抒發深沉的感慨。這是作者創作此賦的基本思路。

  全賦可以分為四段。

  第一段寫松樹默默地生長在偏僻的山崖旁邊,世俗之人不屑一顧,匠人未予賞識。它所處的地勢是那樣偏僻卑下,無法炫耀自己的姿容,但天性造成它的蒼翠之色。它的主干筆直高聳,倚著層疊的山巒直指藍天,拂掠云彩,遮蔽日光。這一段是靜態描寫,而且運用了烘托的手法,把松樹的高聳挺拔的氣勢和蔥蘢茂盛的身姿作了生動的描繪?!柏懼γC矗”“直干芊眠”是正面描寫,“捎云蔽景”“蓄霧藏煙”“穹石埋根”“古藤抱節”是側面烘托。

  第二段是說,當秋風蕭瑟,白露降臨,天氣寒冷,“林野慘栗,山原愁悴”之時,其他樹木都已枯萎,唯獨有寒松依然蒼翠欲滴,巍然挺立,不肯易葉改柯,敢于冒霜停雪,顯示了君子的奇節,附和了隱士的雅趣。

  第三段寫松樹堅固不拔,萬物不能與之比隆。歲月不能改變它的天性,雨露滋潤了它的繁榮。它聳起的身影,張開的樹冠猶如偃蓋,使人想起孔子的名言和丁固夢松的典故。不學迎春開花的桃李,也不學逢秋落葉的梧桐。這一段可以看作是對上段的補充,進一步贊美松樹的四季常青和“確乎”不拔。和上段一樣,作者運用了對比的手法。

  最后一段是尾聲,說寒松身稟棟梁之才而不為時所知,敢于冒霜停雪而徒然絕俗自奇。實可施大廈而不為人所用,本因絕俗自奇而不為世所用。這一段實際上是對以上三段內容的總括。

  這是一篇詠物抒情的小賦。作者身處逆境,一方面發泄怨憤,決心“驅雷擊電除奸邪”(《涉沅瀟》),另方面也表明要砥礪志節,像寒松那樣披風雨,傲霜雪,抗嚴寒,亭亭聳立,不改變其忠貞本性。作者對生于幽澗的松樹“負棟梁兮時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的遭遇深感憤懣,看似句句寫松,實則處處喻人。全賦篇幅短小,但也摹仿漢賦形式,文末有總括全篇要旨的“亂曰”。全賦篇幅短小,多用駢儷,但富于變化,語言通俗平淡,極少使用典故,堪稱賦中佳作?!?/p>,

參考資料:完善

1、 巨 才.辭賦一百篇.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184-185 2、 霍旭東 等.歷代辭賦鑒賞辭典.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11:829-831 3、 王婧之.歷代植物賦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33-39
創作背景
這是一篇寒松的禮贊,作者在賦中熱情贊美了松樹美好的本質。題目不叫松而叫“寒松”,說明它所處地勢的冷僻。由此可以聯想到左思的《詠史·郁郁澗底松》和王勃的《澗底寒松賦》,都是以寒松寄懷的詠物杰作。由寒松聯想到寒士,從寒松的“負棟梁”而不為時所知為世所用,隱喻寒士的雖懷瑾握瑜而沉淪下僚的遭遇,從而抒發深沉的感慨。這是作者創作此賦的基本思路。
李紳

李紳(772-846),字公垂,潤州無錫(今江蘇無錫市)人。元和元年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宰相,后出任淮南節度使。他和白居易、元稹等人交往密切,在元、白提倡「新樂府」之前,就首創新樂府二十首,今失傳,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之一?,F存《追昔游詩》三卷,《雜詩》一卷。......[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