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月波涓涓真擔心它會下滴,望玉壺般的明月銀天近在眼前,澄澈如鏡沒有一絲灰塵阻隔。各式彩燈五光十色花團錦簇,都是用透明的絲絹織就,月光和燈光交相映射。可憐我因詩酒而消瘦,難以接受這太多迷人春色。感到最可喜的還是,拿著燭帶著香,去陪伴那些風流狂客。
舊日游蹤隱約還能記得,歲月催老了杜郎,怎忍心去聽東風中的幽笛。楊柳院中燈火疏落,寒梅廳堂還留有殘雪,誰和我一起細品新酒春碧?舊日的風情難以拘束,還要去學當年那樣游歷。怕的是萬一,誤了寒夜里美人在窗邊簾縫的約期。
注釋
喜遷鶯:詞牌名。有小令、長調兩體。小令起于唐 ,長調起于宋 。又名《早梅芳》、《
在詠元宵節詞中、此篇頗具特色。上闋前幾句,突出正月十五月夜的清明,與詞人情緒和諧一致。“最無賴”轉為憶舊,追想往事但用筆極為概括。下闋開頭“蹤跡”緊承上闋后兩句。“忍聽”又回到眼前。“舊情”句翻出一意,“猶自學當年”,作者又煥發出青春朝氣。詞中極細致地表述了人對青春少年的浪漫行徑回憶時發生的心理動蕩,將人的心理活動描寫得委婉而真實。
上片先寫元夜花燈與月交相輝映的景觀,后寫自己沉迷詩酒、愈加消瘦,無心賞景的寂寞心境。前三句寫滿月,詞人以“月波”,“玉壺”等詞眼,寫出元宵夜月之美,讓人為之動容;“翠眼”三句寫花燈,將讀者帶入一個五光十色的世界,渲染了一派溫馨歡樂的節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在詠元宵節詞中、此篇頗具特色。上闋前幾句,突出正月十五月夜的清明,與詞人情緒和諧一致。“最無賴”轉為憶舊,追想往事但用筆極為概括。下闋開頭“蹤跡”緊承上闋后兩句。“忍聽”又回到眼前。“舊情”句翻出一意,“猶自學當年”,作者又煥發出青春朝氣。詞中極細致地表述了人對青春少年的浪漫行徑回憶時發生的心理動蕩,將人的心理活動描寫得委婉而真實。
上片先寫元夜花燈與月交相輝映的景觀,后寫自己沉迷詩酒、愈加消瘦,無心賞景的寂寞心境。前三句寫滿月,詞人以“月波”,“玉壺”等詞眼,寫出元宵夜月之美,讓人為之動容;“翠眼”三句寫花燈,將讀者帶入一個五光十色的世界,渲染了一派溫馨歡樂的節日氣氛;“自憐”三句陡然轉到自身,寫自己因沉浸詩酒而消瘦憔悴,沒有興致賞春色,抒發了自傷孤獨的心情。上片以世俗的熱鬧反襯詞人的寂寞,極具藝術特色。
下片思昔撫今,先追憶少時游歷的豪興,再寫此刻的消瘦憔悴、無心賞景,兩相對照,抒發了凄驚苦悶的心情。“蹤跡,漫記憶”由上片后兩句而來,引出“柳院燈疏”后三句,寫自己獨尋舊日蹤跡,看到柳院依然是燈火稀疏,梅廳積存的殘雪仍在,但能與誰一起“細傾春碧”?詞人運用反問句式,增強了抒情色彩。“老了杜郎”兩句寫眼前景:如今杜郎已老,再不敢聽東風笛,因為柳院梅廳仍在,可情人已去,庭院空空。此情此景令詞人油然而生物是人非之感。“舊情”四句寫自己為何尋訪昔日蹤跡,原來是舊情難忘,想學當年的狂蕩,恐怕誤了寒夜與情人簾隙的約會。全詞情景交融,感情真摯。▲
,參考資料:完善
1、 上彊邨民(編) 蔡義江(解). 宋詞三百首全解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8/11/1 :第251-252頁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谷......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