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婦言

羅隱〔唐代〕〔〕

買臣之貴也,不忍其去妻,筑室以居之,分衣食以活之,亦仁者之心也。   一旦,去妻言于買臣之近侍曰:“吾秉箕帚于翁子左右者,有年矣。每念饑寒勤苦時節,見翁子之志,何嘗不言通達后以匡國致君為己任,以安民濟物為心期。而吾不幸離翁子左右者,亦有年矣,翁子果通達矣。天子疏爵以命之,衣錦以晝之,斯亦極矣。而向所言者,蔑然無聞。豈四方無事使之然耶?豈急于富貴未假度者耶?以吾觀之,矜于一婦人,則可矣,其他未之見也。又安可食其食!”乃閉氣而死。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朱買臣地位變高的時候,沒有痛恨他的前妻,建房子讓她居住,分衣服食物讓她生存,這也是仁愛之人的心意?。?  一天,前妻對朱買臣的身邊侍從說:“我在朱買臣的跟前做這做那,好多年了。每次想到忍饑挨凍勤勉苦讀的時候,看見買臣的志向,何嘗不曾說過官運亨通以后,把匡正國家、輔助國君作為自己的使命,把安撫平民救濟百姓作為心愿。而我不幸離開買臣也好多年了,買臣果然官運亨通了。天子賜給爵位,任用他,讓他衣錦還鄉,這也達到頂點了。但他從前所說的話,了無聲息再也聽不到了。難道是天下沒有處理的事情使他這樣嗎?抑或是急于求富貴而沒有時間考慮呢?依我看來,他只是在一個婦人面前夸耀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這篇小品文一共兩段,第一段敘述朱買臣“貴”后對其前妻表示的“仁者之心”;第二段記述“越婦”之言,揭露朱買臣“匡國濟民”是假,“急于富貴”是真,本質虛偽。全文借古諷今,言辭犀利,借朱買臣前妻之口,表達對封建官僚的諷刺之意,具有強烈的批判精神。   朱買臣的故事在《漢書·朱買臣傳》中是這樣寫的:朱買臣未得志時家中貧窮,不治產業,砍柴為生,謳歌道中,他的妻子感到沒有面子,多次勸他,他更加高唱不止。他的妻子就離開他,改嫁別人。其后,朱買臣獨自行歌道中,在山墳擔柴。前妻與夫家上墳時看見買臣饑寒,給他飯吃。后來,朱買臣當上會稽太守,衣錦還鄉,官府為迎接他差遣人打掃道路,他的前妻和 展開閱讀全文 ∨,這篇小品文一共兩段,第一段敘述朱買臣“貴”后對其前妻表示的“仁者之心”;第二段記述“越婦”之言,揭露朱買臣“匡國濟民”是假,“急于富貴”是真,本質虛偽。全文借古諷今,言辭犀利,借朱買臣前妻之口,表達對封建官僚的諷刺之意,具有強烈的批判精神。   朱買臣的故事在《漢書·朱買臣傳》中是這樣寫的:朱買臣未得志時家中貧窮,不治產業,砍柴為生,謳歌道中,他的妻子感到沒有面子,多次勸他,他更加高唱不止。他的妻子就離開他,改嫁別人。其后,朱買臣獨自行歌道中,在山墳擔柴。前妻與夫家上墳時看見買臣饑寒,給他飯吃。后來,朱買臣當上會稽太守,衣錦還鄉,官府為迎接他差遣人打掃道路,他的前妻和她現在的丈夫也在其中。朱買臣收養了他們,一個月后,他的前妻上吊而死。在《漢書》中,這個故事是用贊美朱買臣不計前嫌、不忘舊情、感恩圖報的筆調來敘述的;而他的前妻也只是一個見識短淺、不能吃苦的普通婦女。她是在慚愧悔恨中自殺的。羅隱在這篇短文中卻反其意而用之,引申發揮,虛擬了朱買臣妻的表白,朱買臣成了被諷刺的對象,諷刺他一旦得到富貴就只貪圖享受,不思匡國安民了;而他的前妻卻是一個有見識、有氣節的婦女。她不但敢于對近侍批判朱買臣,揭露他通達后不思“安民濟物”,卻“急于富貴”的虛偽本質;并且表現了不“食其食”“閉氣而死”的可貴氣節,從而揭露批判了晚唐時期的封建士大夫借口“匡國”“安民”,實則熱衷功名利祿、言行不一的虛偽本質。   這篇文章一事一議,借古諷今,具有很強的批判精神。作者善于運用委婉的判斷語氣和反問語氣加強諷刺意味。文章短小精悍,文筆生動,言辭犀利,發人深思,正如魯迅先生在《南腔北調集·小品文的危機》中所說的那樣,“幾乎全部是抗爭和憤激之談。”這正是羅隱小品文的主要特點?!?參考資料:完善 1、 劉琦 編著.歷代小品文名篇賞析.長春:吉林文藝出版社,2011:159-160
創作背景
這篇小品文一共兩段,第一段敘述朱買臣“貴”后對其前妻表示的“仁者之心”;第二段記述“越婦”之言,揭露朱買臣“匡國濟民”是假,“急于富貴”是真,本質虛偽。全文借古諷今,言辭犀利,借朱買臣前妻之口,表達對封建官僚的諷刺之意,具有強烈的批判精神。
羅隱

羅隱(833─909),唐著名文學家。本名橫,字昭諫,自號江東生,新城(今浙江富陽縣)人,一作余杭(今屬浙江)人。少時即負盛名。但因其詩文好抨擊時政,譏諷公卿,故十舉進士不第,乃改名隱。黃巢農民起義爆發后,他為避戰亂而返歸故鄉,投奔鎮海節度使錢鏐,錢鏐很賞識他的才華,光啟三年(887),表奏為錢塘令,遷著作郎。天祐三年(906),充節度判官。后梁開平二年(908),授給事中,次年遷鹽鐵發運使,不久......[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