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塞

曹勛〔宋代〕〔〕

仆持節(jié)朔庭,自燕山向北,部落以三分為率,南人居其二。聞南使過,駢肩引頸,氣哽不得語,但泣數(shù)行下,或以慨嘆,仆每為揮涕憚見也。因作《入塞》紀其事,用示有志節(jié),憫國難者云。 妾在靖康初,胡塵蒙京師。城陷撞軍入,掠去隨胡兒。忽聞南使過,羞頂羖羊皮。立向最高處,圖見漢官儀。數(shù)日望回騎,薦致臨風(fēng)悲。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的一生是多么地不幸:靖康初,金虜包圍了京城。
城被攻破后,金兵蜂擁而入,把我擄到了這北國。
今天忽然聽說宋朝的使節(jié)要從這里經(jīng)過,看看這身胡人打扮,心中羞慚難遏。
我立在最高的山坡,盡力想看清楚宋使的儀仗面目。
宋使過去了,我又悄悄地計算著他回程的時間,想再次看到他,在西風(fēng)中滿懷傷心,涕下滂沱。

注釋
朔庭:猶北庭。指北方異族政權(quán)。
駢肩:肩挨著肩。引頸:伸長頸項。
揮涕:揮灑涕淚。憚:怕,畏懼
憫:哀憐。
靖康:宋欽宗年號(1126-1127年)。
胡塵: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詩用樂府體,用第一人稱寫,選取了陷身金虜?shù)囊晃粙D女的經(jīng)歷及行事,表現(xiàn)廣大金統(tǒng)治區(qū)宋遺民不屈服金人統(tǒng)治,渴望能得到解放、脫離苦海的心情。   詩前四句寫這位女子失陷敵國的經(jīng)過,追述她原本是京師良家女子,靖康初金人攻陷汴京,把她擄到北地的辛酸遭遇。四句寫得平平,但其中強烈壓抑住的悲痛,仍可體會出來。   接下四句寫女子見到南方來的使節(jié)的反應(yīng),說她聽到宋使經(jīng)過,由于自己穿戴著金人裝束,心中深以為恥,不敢擠過去看,可對故國的眷戀,對故國來人的親切感,又驅(qū)使她不能不去看,所以她遠離人群,爬上最高處,去瞻望使者的隊伍。這四句刻畫心態(tài)妙到毫末,“立向最高處”極其形象 展開閱讀全文 ∨,詩用樂府體,用第一人稱寫,選取了陷身金虜?shù)囊晃粙D女的經(jīng)歷及行事,表現(xiàn)廣大金統(tǒng)治區(qū)宋遺民不屈服金人統(tǒng)治,渴望能得到解放、脫離苦海的心情。   詩前四句寫這位女子失陷敵國的經(jīng)過,追述她原本是京師良家女子,靖康初金人攻陷汴京,把她擄到北地的辛酸遭遇。四句寫得平平,但其中強烈壓抑住的悲痛,仍可體會出來。   接下四句寫女子見到南方來的使節(jié)的反應(yīng),說她聽到宋使經(jīng)過,由于自己穿戴著金人裝束,心中深以為恥,不敢擠過去看,可對故國的眷戀,對故國來人的親切感,又驅(qū)使她不能不去看,所以她遠離人群,爬上最高處,去瞻望使者的隊伍。這四句刻畫心態(tài)妙到毫末,“立向最高處”極其形象地反映了她羞慚、悲憤的復(fù)雜矛盾的心理。   “圖見漢官儀”一句,涵意也十分豐富:一是要見見故國的使節(jié)儀仗,抒發(fā)自己對宋朝的熱愛,寄托思歸情緒;一是暗用劉秀典,希望能早日獲得解放,重見大宋軍隊收復(fù)國土。末兩句是使者過后,詩說那女子仍然計算著日子,盼著使者回程從這里過,得以再次一灑傷心淚。這兩句把前四句的心情更加推進了一步,寫得意味很濃,感人肺腑。   清代趙翼題元好問《遺山集》有“國家不幸詩家幸”句,說國家淪陷,蒙受不幸,即因此而造就了一大批詩人,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出了憂國憂民的杰出篇章,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曹勛就是如此。他本來是個平庸的詩人,因為見到家國淪陷,人民受難,心中憤憤難安,所以能把親身經(jīng)歷提煉出這樣一首好詩來。全詩寫的充滿著抑郁,凄涼感人,可以與后來的范成大出使金國所寫的《州橋》等詩媲美,也是以這類內(nèi)容為主題的愛國詩篇中較早的一首。▲,參考資料:完善 1、 繆鉞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874-875 2、 張鳴.宋詩選: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4:343-344 3、 李夢生.宋詩三百首全解: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07:204-205
創(chuàng)作背景
詩用樂府體,用第一人稱寫,選取了陷身金虜?shù)囊晃粙D女的經(jīng)歷及行事,表現(xiàn)廣大金統(tǒng)治區(qū)宋遺民不屈服金人統(tǒng)治,渴望能得到解放、脫離苦海的心情。
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dāng)權(quán)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跡數(shù)十,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觀山燒火,甚俛仰,度數(shù)谷......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fēng)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fēng)、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