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丘為落第歸江東

王維〔唐代〕〔〕

憐君不得意,況復柳條春。為客黃金盡,還家白發新。五湖三畝宅,萬里一歸人。知禰不能薦,羞為獻納臣。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嘆息你又一次不能遂意,何況在這柳條新綠的初春。
客游京城盤纏全部用盡,回家時只落得白發添新。
太湖邊只有你三畝的田宅,遙遙萬里外凄涼涼一個歸人。
深知你禰丘有才能卻沒能推薦,作為一名獻納之臣我只覺慚愧。

注釋
丘為:嘉興人,屢試不第,歸山讀書數年,天寶初中進士,官至太子右庶子,九十六歲卒。落第:考試落榜。江東:長江以東的地方,指吳越一帶,丘為家在嘉興,屬越地。
不得意:不如意;不得志;不稱心。《公羊傳·莊公六年》:“得意致會,不得意致伐?!贝酥缚婆e落第。
況復:何況,況且?!蛾悤そ倐鳌罚骸皼r復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此詩的開頭由一“憐”字引出,“不得意”點明“落第”。“況復”二字遞進一層,丘為落第正值柳枝又綠的新春,傷心人對滿目春光不免倍覺傷神。“柳條青”三字并暗隱送別的場景,灞水岸邊,楊柳依依,送別之際,詩人對丘為的憐惜之情也格外強烈了。這一聯詩中既有丘為又有詩人自己,其后兩聯專寫丘為。第二聯用典。當年蘇秦游說秦王,連續上了十次書都未奏效,黃金百斤用盡(《戰國策·秦策》)。以蘇秦作比,描寫丘為只身困于長安、盤資耗盡的窘況;返回時,由于憂愁的煎熬,兩鬢又新添了白發。一“盡”、一“新”,兩相映照,丘為的凄苦之狀與詩人的哀憐之情如在眼前。京都既難以安頓,回家也是孤獨一人,生計窘迫。第三聯就是對丘為歸 展開閱讀全文 ∨,此詩的開頭由一“憐”字引出,“不得意”點明“落第”?!皼r復”二字遞進一層,丘為落第正值柳枝又綠的新春,傷心人對滿目春光不免倍覺傷神?!傲鴹l青”三字并暗隱送別的場景,灞水岸邊,楊柳依依,送別之際,詩人對丘為的憐惜之情也格外強烈了。這一聯詩中既有丘為又有詩人自己,其后兩聯專寫丘為。第二聯用典。當年蘇秦游說秦王,連續上了十次書都未奏效,黃金百斤用盡(《戰國策·秦策》)。以蘇秦作比,描寫丘為只身困于長安、盤資耗盡的窘況;返回時,由于憂愁的煎熬,兩鬢又新添了白發。一“盡”、一“新”,兩相映照,丘為的凄苦之狀與詩人的哀憐之情如在眼前。京都既難以安頓,回家也是孤獨一人,生計窘迫。第三聯就是對丘為歸途形象的描繪:“五湖三畝宅,萬里一歸人?!边@兩句是此詩名句,寫丘為孤獨一人長途返回,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產,生計窘迫。從字句間讀者仿佛看到一個步履沉重、心情懊喪的人,低頭走向自己的家園,令人產生憐憫的共鳴。此聯句與句對仗,同時又句中自對:“五湖”對“三畝宅”,“萬里”對“一歸人”。結尾一聯:“知禰不能薦,羞為獻納臣?!边@里以禰衡借指丘為?!逗鬂h書·文苑傳》說禰衡恃才傲物,唯善魯國孔融及弘農楊修,融亦深愛其才,“上疏薦之”。唐代武后垂拱二年,設理匭使,以御史中丞與侍御史一人充任,玄宗時改稱獻納使。王維曾任右拾遺、殿中侍御使等官職,因此自稱“獻納臣”。詩人認為自己明知丘為有才華而不能將他推薦給朝廷,自愧不如孔融,同時于“羞”中寓憤,對于賢才遭棄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憤慨。情緒由怏怏惜別轉到深深的內疚,以至于牢騷不平,激昂慷慨。   王維與丘為雖是同輩詩友,但年齡稍長,故詩中語氣較為老成。結尾處反用孔融與禰衡的典故,雖是從識賢、薦賢的角度引出,但“知”字與篇首的“憐”字,還是表現了一種長者所特有的口吻。詩寫送別,抒發的卻不是一般的離情別緒,其著重抒發的是對人才的愛惜以及由此引出的對黑暗政治的激憤。全詩從離別寫到歸程,由近及遠;詩情則由哀憐轉為羞憤,由淺入深?!?參考資料:完善 1、 周嘯天 等 .唐詩鑒賞辭典補編 .成都 :四川文藝出版社 ,1990 :119-120 .
創作背景
此詩的開頭由一“憐”字引出,“不得意”點明“落第”?!皼r復”二字遞進一層,丘為落第正值柳枝又綠的新春,傷心人對滿目春光不免倍覺傷神?!傲鴹l青”三字并暗隱送別的場景,灞水岸邊,楊柳依依,送別之際,詩人對丘為的憐惜之情也格外強烈了。這一聯詩中既有丘為又有詩人自己,其后兩聯專寫丘為。第二聯用典。當年蘇秦游說秦王,連續上了十次書都未奏效,黃金百斤用盡(《戰國策·秦策》)。以蘇秦作比,描寫丘為只身困于長安、盤資耗盡的窘況;返回時,由于憂愁的煎熬,兩鬢又新添了白發。一“盡”、一“新”,兩相映照,丘為的凄苦之狀與詩人的哀憐之情如在眼前。京都既難以安頓,回家也是孤獨一人,生計窘迫。第三聯就是對丘為歸途形象的描繪:“五湖三畝宅,萬里一歸人?!边@兩句是此詩名句,寫丘為孤獨一人長途返回,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產,生計窘迫。從字句間讀者仿佛看到一個步履沉重、心情懊喪的人,低頭走向自己的家園,令人產生憐憫的共鳴。此聯句與句對仗,同時又句中自對:“五湖”對“三畝宅”,“萬里”對“一歸人”。結尾一聯:“知禰不能薦,羞為獻納臣?!边@里以禰衡借指丘為?!逗鬂h書·文苑傳》說禰衡恃才傲物,唯善魯國孔融及弘農楊修,融亦深愛其才,“上疏薦之”。唐代武后垂拱二年,設理匭使,以御史中丞與侍御史一人充任,玄宗時改稱獻納使。王維曾任右拾遺、殿中侍御使等官職,因此自稱“獻納臣”。詩人認為自己明知丘為有才華而不能將他推薦給朝廷,自愧不如孔融,同時于“羞”中寓憤,對于賢才遭棄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憤慨。情緒由怏怏惜別轉到深深的內疚,以至于牢騷不平,激昂慷慨。
王維

王維(701─761),字摩詰,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九歲知屬辭,十九歲應京兆府試點了頭名,二十一歲(開元九年)中進士。任大樂丞。但不久即因伶人越規表演黃獅子舞被貶為濟州(在今山東境內)司功參軍。宰相張九齡執政時,王維被提拔為右拾遺,轉監察御史。李林甫上臺后,王維曾一度出任涼州河西節度使判官,二年后回京,不久又被派往湖北襄陽去主持考試工作。天寶年間,王維在終南山和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問休公。......